环境治理

  • 水稻秸秆负载MnO2活化过一硫酸盐催化降解左氧氟沙星性能

    赵彤;殷嘉迈;黄卫;王志国;张纯;王琼超;喻鹏;

    为实现农业废弃物水稻秸秆(RS)的再利用,使用高锰酸钾和水稻秸秆在室温条件下制备负载MnO_2的水稻秸秆材料(neMRS),活化过一硫酸盐(PMS)以降解左氧氟沙星(LEV)。首先利用高锰酸钾的氧化性和氧化秸秆的纤维素结构,将MnO_2负载在水稻秸秆表面。然后用扫描电镜(SEM)、X射线衍射光谱(XRD)、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等一系列表征证明,MnO_2成功负载在neMRS表面,neMRS表面的Mn含量为415.4 mg/g。neMRS对LEV有16.7%的吸附率,neMRS/PMS对LEV的去除率约为RS/PMS的4倍。继而在pH值、PMS投加量、材料投加量以及LEV浓度等不同条件下探究neMRS/PMS体系对LEV的降解性能。结果表明,neMRS表现出较高的催化性能,在不同的条件下对LEV的去除率均大于90%。最后利用猝灭实验和EPR分析发现,neMRS通过活化PMS产生·O~-_2和~1O_2参与LEV的降解。对于实际水体中的LEV,neMRS也有较好的去除效果,最高去除率可达到99.8%。

    2025年03期 v.48;No.212 1-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81K]
    [下载次数:475 ] |[阅读次数:30 ] |[引用频次:0 ] |[网刊下载次数:0 ]
  • 重金属对抗生素抗性基因接合转移的影响研究

    王俊钦;杜喆;何奔驰;王思邈;吴欣欣;

    为了解不同暴露时间下的重金属胁迫对水体中抗生素抗性基因(ARGs)接合转移过程的影响调控机制,选择两种典型重金属Cu~(2+)和Zn~(2+),以亚抑制浓度和暴露时间为反应条件,探究Cu~(2+)或Zn~(2+)胁迫下多重耐药质粒RP4接合转移频率变化规律,以及细菌细胞内活性氧(ROS)水平、细胞膜通透性及抗氧化系统酶活性等环境微生物特性变化与影响。研究结果显示,Cu~(2+)及Zn~(2+)会通过增加细胞内ROS含量以促进细胞内氧化应激反应,增加细胞膜通透性,进而促进接合转移,且5μg/L Cu~(2+)或50μg/L Zn~(2+)暴露4 h时对接合转移频率的促进作用最明显。

    2025年03期 v.48;No.212 11-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89K]
    [下载次数:369 ] |[阅读次数:29 ] |[引用频次:0 ] |[网刊下载次数:0 ]
  • 垃圾渗滤液电化学氧化运行模式研究

    徐俐;陶霞;蒋剑虹;陈旭;

    以垃圾渗滤液生化出水有机物高效低耗去除为目标,研究3种运行模式下垃圾渗滤液电化学氧化关键运行参数,并对比这3种运行模式在各自最佳运行条件下的降解效能。研究结果表明:静态序批模式的最佳面体比为18.18 m~(-1),循环序批模式的最佳循环流速为0.35 cm/s、最佳反应区体积占比为V_(反应区)/V_总=1/5.25,连续进水模式下COD去除率与循环关系不大,最佳反应区体积占比仍为V_(反应区)/V_总=1/5.25;3种运行模式在各自最佳运行条件下的降解效能从大到小为静态序批模式、循环序批模式、连续进水模式,但三者差异并不显著;经电化学氧化后,3种运行模式下出水COD均低于50 mg/L,COD指标满足《生活垃圾填埋场污染控制标准》(GB 16889—2024)直接排放要求。

    2025年03期 v.48;No.212 20-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85K]
    [下载次数:169 ] |[阅读次数:21 ] |[引用频次:0 ] |[网刊下载次数:0 ]
  • 复合双胍盐酸盐对柑橘采后酸腐菌及绿霉菌的抑制作用

    袁铸;蔡果;刘思怡;张超;肖自胜;兰支利;

    为了筛选防治柑橘采后酸腐病的新药剂,以雪峰蜜橘为试材,采用病原菌离体抑菌和病原菌侵染活体接种试验的方法考察果实贮藏期病害指标,将十二烷基胍盐酸盐(DGH)与聚氧烯羟基胍盐酸盐(PEEG)复配,对比研究保鲜剂对柑橘采后酸腐病的抑制效果;并采用密度泛函理论(DFT)对DGH和PEEG及其配合物的分子表面静电势(ESP)与前线轨道能隙(E_(gap))进行模拟计算。离体抑菌试验表明,DGH_PEEG复配双胍盐添加量在250 mg/L以上可完全抑制柑橘酸腐菌(Geotrichum candidum)和绿霉菌(Penicillium digitatum)的菌圈扩展,离体抑菌率达100%;活体接种试验表明,接种酸腐菌及绿霉菌的雪峰蜜橘用500 mg/L的DGH_PEEG复配双胍盐进行浸洗处理后,可有效抑制果面菌斑扩展,其对酸腐病的抑制效果与商用保鲜剂百可得~(TM)相当,对绿霉病抑制效果略低于鲜胜~(TM),且仍显著优于百可得~(TM)。研究表明DGH_PEEG复配双胍盐保鲜剂对酸腐菌和绿霉菌有直接的抑制作用,能有效延长果实采后的保鲜期,且对果实品质无明显影响。DFT计算结果表明,DGH和PEEG协同作用增强了配合物的ESP能隙值(+107.78 kcal/mol),这可能为吸附病菌提供了更合适的协同作用位点。因此,该复配双胍盐保鲜剂有望作为一种新型安全环保的保鲜防腐剂应用于柑橘果实采后病菌的防治。

    2025年03期 v.48;No.212 29-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33K]
    [下载次数:214 ] |[阅读次数:23 ] |[引用频次:0 ] |[网刊下载次数:0 ]
  • 鱼腥藻毒素检测及去除方法研究进展

    王素钦;罗丛强;林旺;罗玉双;马泽民;马驰;胡丽丽;

    鱼腥藻毒素(ATXs)是一类具有神经毒性的低分子量生物碱,主要由丝状蓝藻产生。这种毒素可在几分钟内导致动物出现颤搐、肌肉麻痹、呼吸停止等神经性中毒症状。ATXs在淡水水体中广泛分布,严重影响陆生动物及人类的健康。自1981年以来,全球淡水水体因鱼腥藻毒素导致的畜禽中毒事件持续被报道。因此,检测和去除环境中的ATXs显得尤为重要。本文综述了常用鱼腥藻毒素检测方法的原理、优缺点及其适用性,并总结和比较了几种鱼腥藻毒素去除方法的优缺点,最后对ATXs检测与去除技术的未来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以期为相关领域的研究提供参考。

    2025年03期 v.48;No.212 36-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83K]
    [下载次数:187 ] |[阅读次数:25 ] |[引用频次:0 ] |[网刊下载次数:0 ]

乡村振兴

  • 商业银行数字化转型能助推乡村振兴吗?

    赵志明;邹政;

    基于2010—2020年全国159家商业银行的非平衡面板数据,实证检验了我国商业银行数字化转型对乡村振兴的作用效果以及机制。研究结果发现:商业银行数字化转型能显著促进乡村振兴,其中业务数字化对乡村振兴的促进作用最大,战略数字化次之,管理数字化的影响则相对较弱;商业银行数字化转型主要通过提升创业活跃度和优化银行信贷资源配置发挥促进作用,进而推动乡村振兴;异质性分析表明,商业银行数字化转型在我国东中西部地区和不同经济发展水平地区以及在商业银行数字化转型的不同阶段对乡村振兴的影响效果具有差异。

    2025年03期 v.48;No.212 45-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1K]
    [下载次数:583 ] |[阅读次数:19 ] |[引用频次:0 ] |[网刊下载次数:0 ]
  • 湖南省县域农业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时空演变及影响因素

    许雷宁;彭鹏;冯玉铭;赵兴洪;

    为弄清湖南省农业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机制,助力农业强国建设,本文采用熵值法对2012—2021年湖南省县域农业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进行测度;采用地理探测器对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并从“三境”视角对农业经济高质量发展与各要素的作用机制进行剖析。结果表明:(1)湖南省农业经济高质量总体发展水平呈现波动上升特征。(2)长株潭片区农业经济在农业技术、经营主体、生产模式等方面有待完善;洞庭湖片区农业品牌打造参差不齐;湘南片区少数县市农业产业化不足;大湘西片区农业经济存在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农业品牌、农业资金投入等多方面的问题。(3)从影响因素角度分析,在单因素作用方面,农业发展条件类指标贡献最强;在交互作用方面,最强的交互作用关系大部分与农村居民收入有关。最后总结研究结果,分别对湖南省四大片区提出针对性建议。

    2025年03期 v.48;No.212 54-6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51K]
    [下载次数:710 ] |[阅读次数:24 ] |[引用频次:0 ] |[网刊下载次数:0 ]
  • MCN模式下传统村落形象具身传播实践路径研究——以湖南省四个传统村落为例

    窦银娣;魏弘晖;李伯华;

    当前乡村短视频蓬勃发展,多频道网络(MCN)作为短视频领域新兴产业模式,对优化村落形象传播有积极作用。在湖南4个传统村落短视频传播情况实地调研基础上,借鉴景观基因理论、传播学理论,将MCN模式引入村落形象传播系统,研究发现:(1)目前传统村落短视频多为群众即兴作品,泛娱乐化、同质化问题突出,尚未触及村落文化深层。(2)MCN模式下传统村落形象传播是在识别村落文化景观基因、定位传播形象基础上进行专业短视频生产,并为受众带来强具身体验的综合过程,对坚定文化自信、促进资源集聚与培育媒介素养有积极作用。(3)MCN模式中专业机构在村落形象传播过程中发挥主体作用,优化传统村落短视频的传播效果,促进当地数字产业发展,为景观资源实现保护与开发的并行开展提供有力支持。

    2025年03期 v.48;No.212 64-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56K]
    [下载次数:506 ] |[阅读次数:20 ] |[引用频次:0 ] |[网刊下载次数:0 ]
  • 湖南省县域数字乡村的空间分异与驱动因素研究

    于东言;郑卫民;

    当前,数字乡村建设已经成为中国新时代的关键国家战略之一。然而现有研究缺少对县域数字乡村的系统性分析,也未能有效识别影响其空间格局的因素。鉴于此,基于数字乡村研究报告及相关截面数据,利用空间自相关和空间面板计量模型,探究湖南省105个县数字乡村发展水平的空间分异及其驱动因素。研究结果表明:(1)湖南省县域数字乡村发展水平整体适中,呈现出以长株潭地区及周边县市为核心高值区、自东向西递减的趋势。(2)数字乡村发展水平的空间关联性较强,显著高—高区主要分布在长株潭地区及其周边,如长沙市、湘潭市的县域;而显著低—低区主要分布在湘西和湘南地区,如湘西州、怀化市和郴州市的县域。(3)湖南省县域数字乡村发展水平的驱动因素由大到小为:人口规模、产业结构、经济发展水平、移动互联网普及率、固定宽带互联网普及率和财政支出等,这些因素交互作用影响数字乡村的发展建设。通过深化数字乡村的理论研究,为扩展数字乡村驱动因素的研究提供借鉴,同时为政府政策的制定提供参考。

    2025年03期 v.48;No.212 73-8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10K]
    [下载次数:313 ] |[阅读次数:24 ] |[引用频次:0 ] |[网刊下载次数:0 ]
  • 山区县域旅游专业村类型划分与发展模式研究

    张诗涵;薛岩欣;王伟;程遂营;

    旅游专业村发展是打破城乡壁垒、推动城乡融合、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途径。以典型山区县域栾川为案例地,重点关注客源市场(S)、交通区位(T)及产业基础(I)三要素内涵与城乡交互关系,总结三者在旅游专业村发展过程中呈现出多元化与复杂化的互动关系。以对34个旅游专业村的实地调研数据为基础,基于S-T-I三要素不同状态的组合,划分出集聚提升型(S2T2I2)、城郊融合型(S2T2I1)、环城游憩型(S2T1I2)、山野度假型(S1T2I2)、市场依托型(S2T1I1)、交通引领型(S1T2I1)和景区带动型(S1T1I2)7种旅游专业村类型,在此基础上归纳出区域集聚、邻域渗透、核心—边缘及圈层“飞地”这4类对应的发展模式,并对不同发展模式的形成机制进行探讨。以期推动学术关注点由旅游专业村内生性发展向动态的以城乡交互为主的要素整合利用研究转移。

    2025年03期 v.48;No.212 85-9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27K]
    [下载次数:356 ] |[阅读次数:20 ] |[引用频次:0 ] |[网刊下载次数:0 ]

旅游经济

  • 由“新”促“效”:数字技术创新驱动旅游全要素生产率研究

    吕娟;吕雁琴;陈静;杨平;

    在加快推进旅游业“提质增效”的历程中,作为新质生产力的核心,数字技术创新发挥了关键驱动作用。依据2011—2022年中国31个省域数据,使用基于非期望产出的超效率SBM模型测算旅游全要素生产率,采用双固定效应模型检验数字技术创新对旅游全要素生产率的直接影响,并结合稳健性检验、内生性检验、中介机制和调节机制检验、异质性检验等进行系统阐释。研究结果表明:(1)数字技术创新显著驱动了旅游全要素生产率,该结论在经过稳健性检验、内生性检验后依然成立。(2)数字技术创新可以通过推动旅游产业结构合理化、高级化,进而驱动旅游全要素生产率。(3)旅游产业集聚水平、研发强度在数字技术创新对旅游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中产生了正向调节效应。(4)异质性分析表明,数字技术创新对西部省份、非资源型省份、游客密度较低省份、数字基础设施较低省份、环境规制强度较高省份的旅游全要素生产率的驱动效应更明显。根据研究结论,从深化推进措施、提升传导效应、适度改善结构、协调区域差异4个层面提出政策启示。

    2025年03期 v.48;No.212 96-1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97K]
    [下载次数:696 ] |[阅读次数:22 ] |[引用频次:0 ] |[网刊下载次数:0 ]
  • 数字生态驱动旅游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多元模式——基于NCA和动态QCA的分析

    李恬怡;赵巧艳;周霖;

    鉴于旅游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是旅游高质量发展及新质生产力培育的关键内容,本研究根植于制度逻辑理论,以我国2019—2022年间31个省份(不含港澳台)为研究对象,将必要条件分析(NCA)以及动态定性比较分析(QCA)方法相结合,深入剖析数字生态各要素(数字政府、数字社会、数字经济、数字基础、数字能力)对旅游全要素生产率的组态效应。结果表明:单个数字生态要素虽然没有构成TTFP的必要条件,但是其必要性逐年上升,旅游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日益依赖于良好的数字生态;单个数字生态要素对旅游全要素生产率存在显著的时间和集群效应;“数字社会主导下政府协同驱动型”和“数字社会主导下市场逻辑驱动型”的组态模式会导致高旅游全要素生产率;而“数字生态待育型”和“数字生态瓶颈型”的组态模式会导致非高旅游全要素生产率。研究结论揭示了旅游全要素生产率背后数字生态的多元因素间的复杂因果关系,并为各省份因地制宜地推动旅游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实践指引。

    2025年03期 v.48;No.212 112-1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0K]
    [下载次数:603 ] |[阅读次数:23 ] |[引用频次:0 ] |[网刊下载次数:0 ]
  • 中国民营文旅企业异地投资网络结构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王钊;崔悦;张曼琦;

    本研究基于2012,2017和2022年3个时间截面的民营文旅企业的异地投资数据,构建民营文旅经济空间关联网络,通过社会网络分析和QAP分析方法,探讨网络的空间结构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2012—2022年间中国民营文旅经济联系网络整体结构由以京沪深为顶点的三角形框架向以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成渝四大城市群为顶点的菱形网络结构演变,在空间分布上呈现“东南强、西北弱”的非均衡分布格局。(2)网络核心节点不仅包括京沪广深等高行政等级城市,还包括绍兴、汕头等民营经济大市。(3)民营文旅企业在进行投资区位选择时具有显著的路径依赖性,东部沿海城市是投资流入的主要地区。(4)网络存在明显的抱团投资现象,但集聚程度呈下降趋势。(5)投资布局受城市经济发展水平、城市行政等级和地理邻近等多重因素影响,但政府支持强度对民营文旅经济网络的影响不显著。

    2025年03期 v.48;No.212 121-1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36K]
    [下载次数:615 ] |[阅读次数:16 ] |[引用频次: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基础研究

  • 赖氨酸功能化MXenes的制备及其对重金属离子的吸附研究

    曾瑶瑶;何子林;何婧;陈怡曼;喻宁亚;

    以MXenes为基质,用3-缩水甘油醚氧丙基三甲氧基硅烷(G)和赖氨酸(L)对其表面进行官能团修饰和改性,得到赖氨酸功能化的MXene复合吸附剂。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傅立叶红外光谱(FT-IR)、X射线衍射光谱(XRD)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等表征手段对复合吸附剂结构及组成进行分析。在对废水中重金属离子的吸附反应中,改性后的MXene复合吸附剂表现出高效的吸附活性。对于100 mL 200 mg/L的Pb(Ⅱ)溶液,在pH值为6,吸附时间为2.5 h,吸附温度为35℃,吸附剂质量为5 mg时,Pb(Ⅱ)的吸附容量可达325 mg/g,而且复合吸附剂可重复使用4次。

    2025年03期 v.48;No.212 130-1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80K]
    [下载次数:410 ] |[阅读次数:20 ] |[引用频次:0 ] |[网刊下载次数:0 ]
  • 长江中游与东北地区事件降雪稳定氢氧同位素的变化特征——以长沙站和长春站为例

    杜昂丽;田怡苹;黄畅;李云霞;饶志国;

    稳定同位素方法是研究降水与气候环境要素关系的重要手段,将其用于短时间尺度的冬季降雪研究,对于理解降雪成因和演变过程等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2022年12月—2023年2月期间在吉林长春站和湖南长沙站2个采样点收集的50个降雪样品以及相应的气象资料,探讨了降雪期间两个地区降雪稳定氢氧同位素(δD/δ~(18)O)的变化特征,并结合气象数据、水汽输送通量图、HYSPLIT模型,分析了影响两个地区降雪δD和δ~(18)O变化的主要因素以及造成两者差异的原因。得出以下几点认识:(1)与传统Dansgaard提出的温度效应和雨量效应不同,冬季降雪δD和δ~(18)O在高纬度的长春地区和相对低纬度的长沙地区均不存在显著的温度效应和雨量效应;(2)两个地区降雪δD和δ~(18)O变化主要受控于区域水汽来源和传输路径的影响;(3)在事件尺度上,长沙站点降雪稳定同位素前期符合气团雨除效应,后期由于南来水汽不断输送,其值逐渐回升。

    2025年03期 v.48;No.212 139-1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47K]
    [下载次数:21 ] |[阅读次数:18 ] |[引用频次:0 ] |[网刊下载次数:0 ]
  • 面向国家战略需求设置栏目对师范院校学报学术影响力的提升作用

    胡文杰;朱珊莹;时晗娟;杨春明;王健;

    分析师范院校自然科学学报栏目设置情况及其影响力,为师范院校自然科学学报合理设置栏目、提升学术影响力、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提供参考。以《2024年版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核心版)自然科学卷》收录的自然科学师范院校学报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其2020—2024年的栏目设置情况及被引频次,探讨面向国家战略需求的栏目设置对师范院校学报学术影响力的提升作用。近五年,19家(76%)学报设置了449个主题聚焦、问题导向明确的主题栏目,3家学报仅设置了学科栏目,3家学报未设置具体栏目;主题栏目中面向国家战略需求设置的栏目266个,占比59.24%,包括面向国家社会经济发展战略的栏目178个(69.92%),科技创新战略栏目88个(30.08%)。从学术影响力的角度看,以《湖南师范大学自然科学学报》为代表期刊的统计结果表明,篇均被引频次无栏目低于学科栏目,学科栏目低于主题栏目。针对全体师范院校学报的统计表明,除个别栏目外,面向国家战略需求设置的栏目篇均被引频次高于一般科学问题栏目;面向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的栏目篇均被引频次高于面向科技创新战略的栏目。师范院校学报应瞄准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依托学校相关学科,合理设置主题聚集、问题导向明确的栏目,并加大对特色栏目的宣传力度以提升期刊影响力,进而形成良性循环,最终达到提升期刊学术质量的目标。

    2025年03期 v.48;No.212 150-1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52K]
    [下载次数:92 ] |[阅读次数:23 ] |[引用频次:0 ] |[网刊下载次数:0 ]

  • 《湖南师范大学自然科学学报》征稿启事

    <正>《湖南师范大学自然科学学报》创刊于1956年,是由湖南师范大学主管和主办的综合性自然科学学术期刊。本刊被北京大学图书馆《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收录(2000—至今);中信所《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及万方数据股份有限公司《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2019—2024)收录。此外,本刊还被以下国外数据库收录:数学评论(美),化学文摘(美),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数据库(日),文摘杂志(俄)等。本刊曾荣获首届国家期刊奖提名奖、第二届国家期刊奖百种重点期刊、教育部优秀高校自然科学学报一等奖、中国高校科技期刊研究会优秀科技期刊称号,是湖南省“十佳”科技期刊。2021年入选首批湖南省培育世界一流湘版科技期刊“梯队期刊”建设工程项目。

    2025年03期 v.48;No.212 1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20K]
    [下载次数:17 ] |[阅读次数:40 ] |[引用频次:0 ] |[网刊下载次数:0 ]
  • 下载本期数据